智能机器人执行工作人员指令,为参观者“比心”。中新网 李新媛 摄2010年,李兴龙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进入伦敦帝国理工大学深造。毕业后,他没有回到香港,而是选择到深圳工作。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为了更进一步接触到产业前沿,李兴龙又从深圳辗转来了北京。研发具身智能,更像是给机器人“做老师”。“使用泛化的通用大模型涉及到的技术含量较高,如果在泛化大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垂直大模型,各家公司每家负责各自的行业大模型,大家就能更加专注,对社会带来更广效应。”采访中,讲到关键之处,李兴龙还兴奋地用手比出机器人的大致形状。
参加交流会的京港青年们在北京具身机器人创新中心合影留念。中新网 李新媛 摄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青年提供了广阔舞台和无限可能,也在呼唤大量掌握高精尖技术的新型青年劳动者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京港两地青年搭建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度交融的发展平台,助力京港两地在促进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融合发展上大有可为。贝思达和李兴龙约定,等他毕业后也要从事人工智能研发,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推动智能制造、聚焦产业变革,京港青年的友谊之花也在祖国大地这片培养人才的摇篮与沃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Copyright © 2025 AI图片论坛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