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目INMO GO具备外语陪练功能(受访者供图)吕一飞透露,包括INMO Go在内,公司已量产三款AR眼镜,累计出货量接近10万台,较去年年底增长近一倍。他也并不讳言,雷朋Meta眼镜的大卖,确实为行业带来了一波热度,也让公司收获更多关注。“AI不仅是一种技术趋势,也是必备的一项功能。”玩出梦想科技CMO朱然这样解释AI技术在可穿戴设备行业的重要性。今年6月,其推出的玩出梦想MR,也融入了AI搜索、音乐创作、文本翻译等功能,未来还可能让用户直接输入文本,就可以生成逼真的3D模型。大热硬件接连“翻车”眼镜或是AI最佳落地载体国内AR/MR显示设备厂商持续向AI靠拢,以进一步拓宽应用生态的同时,Ai Pin、Rabbit R1等各类搭载AI功能的新型可穿戴产品也相继亮相。从网上多位科技发烧友的测评视频来看,AI Pin小得如同一枚胸针,可佩戴在胸前,通过语音交互实现打电话、发短信、拍视频等功能;当用户需要查看信息时,还可通过内置的激光投影仪,将内容直接投射到手掌上。Rabbit R1则近乎手掌大小,拥有AI搜索、物体识别、图片生成等功能。然而,两款产品在正式发售后不久,便因发热严重、反应过慢、AI功能表现不佳等问题,被大规模退货。
AI pin可将信息投影至用户手掌(图据官网)
近乎手掌大小的AI+硬件Rabbit R1(图据官网)“AR眼镜是AI技术落地的最佳形态,这是我从去年就提出的观点。”这一年,各种新式“AI+硬件”相继“翻车”,也让吕一飞更加坚信这一点。他进一步解释说,AI技术要渗透进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它的载体一定是和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最好是无感的,让人没有负担的随身设备。人们获取信息大部分都是来自视觉,从这个逻辑上看,AR眼镜作为近眼设备,确实是绝佳的选择。想象一下,只要戴上智能眼镜,眼前就会出现一块超清虚拟大屏,所有手机里的内容都将以3D全息形式在眼前呈现,只需通过语音指令,AI就能帮你完成点外卖、打车、订机票等所有功能。在吕一飞看来,AR眼镜毫无疑问将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移动终端。雷鸟创新创始人李宏伟此前也公开表示,当前手机、PC等终端交互形式单一,可输入的信息太少、输入效率不高,可呈现的展示形式生硬,未能将AI能力最大化使用;而“AI+AR”则可以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深度融合,带来整个世界的数字化。根据此前外媒爆料的信息,Meta正在研发的下一代AR智能眼镜,将拥有清晰的显示效果和宽广的视野;同时,苹果也在加速研发轻量级AR眼镜。这些似乎都从侧面印证了两人的判断。下一个“iPhone时刻”何时到来?在天使投资人、人工智能专家郭涛看来,AI与可穿戴设备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智能硬件行业发展的突出趋势。而无论是从佩戴的便利性,还是产品所提供的场景功能来看,智能眼镜确实是比较好的AI技术融合方向。“发展前景较好,但仍存在一些短板。”郭涛指出,比如续航时间短、数据处理能力弱、应用场景需要进一步开发,佩戴舒适度还有待提升。目前这类产品还是偏重一些特定场景,还很难做到像手机一样普及。朱然也提到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虽然大家都在畅想AI赋能下的可穿戴设备将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但不论是娱乐化的观影场景、3D拍看的空间视频场景、虚实结合的游戏场景,还是轻量化的办公场景,这些都需要极高的性能、最好的参数、最好的硬件设备,才能带给用户真实的感受。目前,产品大多还需要在性能、沉浸感与轻量化上进行均衡。不过,这在吕一飞看来都不是问题。如今,AI+AR眼镜的研发已经不是“从无到有”,而是“从有到优”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算法能力的提升,AR眼镜的空间显示越来越优,续航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
消费者体验影目智能眼镜产品(受访者供图)对于Meta和苹果的入局可能加剧的市场竞争,他也表示:“它们固然很强,但好处是帮我们教育了市场,把市场的蛋糕做大了,我们出货量的绝对值也一定是上升的。”十余年前,苹果公司发布初代iPhone手机,智能手机时代正式开启。因此,科技创业者总喜欢用“iPhone时刻”来形容行业的革命性转变。当AR眼镜厂商们喊出“下一个iPhone时刻,将由AI+AR创造”时,我们也不禁要问,这一刻何时才会到来?“结合AI技术的智能眼镜,可能会在一两年之内快速发展,三年之内做到大面积覆盖。”吕一飞说。                
                                
                            
                        
                                
                            
                        
                                
                            
                        
                                
                            
                        
                                
                            
                        
                                
                            
                        
                                
                            
                        
                                
                            
                        
                                
                            
                        
                                
                            
                        Copyright © 2025 AI图片论坛 版权所有. 站点地图